老黃講干式地暖之十六:選擇薄型干式地暖末端應考慮哪些技術要點?
大家都知道,地暖按鋪裝結構分為濕式地暖和干式地暖兩種,需要用水泥回填的叫濕式地暖,不需要水泥回填的叫干式地暖,即地暖標準中的預制溝槽保溫板薄型地暖。
地暖技術的發展方向是薄型化、即熱化和美觀化,實質上是干式化發展。隨著地暖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水泥回填成本的大幅提高,干式地暖已經被市場重視并得到快速發展,干式地暖按導熱介質分為金屬導熱型和非金屬導熱型兩大類,以金屬鋁板為導熱介質的稱為干式地暖模塊,以水泥、碳素等非金屬為導熱介質的稱為干式地暖模板,干式地暖板塊統稱地暖模 塊,不需要豆石水泥回填,所以,理論上沒有濕式地暖模塊的說法。
目前地暖模塊品種繁多,不同的地暖模塊有不同的應用場合,本文重點分享選擇薄型干式地暖末端應考慮的多方面技術要點:
一、末端散熱能力
散熱能力是指傳熱量大小,影響干式地暖末端傳熱量大小主要有四個方面因素:傳熱介質導熱率、管徑間距、熱源溫度和面層熱阻。鋁板的導熱率是237W/(m.K),混泥土導熱率是1.28 W/(m.K),兩者相差180多倍;管徑間距決定單位面積的有效熱交換面積,管徑越大有效熱交換面積越小,大小相差1.8倍;熱源溫度方面,常規壁掛爐高于空氣源熱泵和冷凝爐;木 地板熱阻大于地磚,兩者相差5倍。以40℃水溫地板區為例,DN13管鋁板干式地暖末端的向上傳熱量是125.3W/㎡,DN20管水泥導熱地暖末端的向上傳熱量是75.5W/㎡ ,所以,北方高水溫熱源可選擇散熱量較低的地暖末端,而南方低水溫熱源應選高散熱能力的地暖末端!
二、表面抗壓強度
保溫板表面抗壓強度不小于250KPa,干式地暖末端的復合抗壓強度將大于20t/㎡,可滿足各種地暖場合的需求,否則將存在地板局部松軟甚至響聲隱患。保溫板抗壓強度過大將降低地暖模塊的保溫性能。
三、導熱層抗水泥腐蝕
干式地暖模塊導熱層的選擇很重要,普通鋁板、 鋁箔和碳素膜等抗水泥腐蝕能力較差,所以采用防銹鋁板地暖模塊對提高干式地暖長期熱品質至關重要!防銹鋁板干式地暖模塊表面用水泥找平后鋪地板,對地面平整度無專業要求,可降低特別是地板地磚混裝戶型的裝修施工配合難度。
四、地暖環保性能
干式地暖模塊表面直接鋪地板,應采用環保型保溫板和相應的隔熱層結構,避免保溫板溝槽積熱揮發隱患,特別是燃氣壁掛爐等高水溫熱源地暖,并采用地暖專用地板,確保干式地暖可靠的環保性能!
五、彎頭管道保護
干式水地暖模塊彎頭板不宜采用分體溝槽鋁板,須預留相應的熱膨脹空隙,以消除地暖管熱脹冷縮產生的應力擠壓和磨損隱患,保護地暖管道的長期安全運行。
六、地板響聲隱患
干式地暖模塊應采用大面積聯體結構,以避免小面積分層地暖模塊拼縫過多產生地板響聲隱患。防銹鋁板干式地暖表面用水泥找平后鋪地板,可完全根除地板響聲隱患!
七、施工便捷性
大面積溝槽保溫板和鋁板一體化復合地暖模塊,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特別是防銹高效型干式地暖模塊,不改變裝修工序和地暖施工流程,施工配合更加便捷。
八、模塊保溫性能
地暖模塊的保溫層不宜過薄,預制溝槽保溫板的厚度不宜小于3cm,否則背面的向下傳熱損失將大幅增加,結構強度也相應降低,施工過程也容易出現破損浪費。
總結
選擇薄型干式地暖應綜合考慮末端散熱能力、導熱層抗水泥腐蝕能力、表面抗壓強度、環保性能以及地暖模塊的面積大小等因素,為業主打造一套無隱患的干式節能地暖或高效兩聯供系統。北方高水溫熱源可選擇水泥等非金屬導熱介質的地暖模塊;南方冷凝爐等低水溫熱源宜選擇金屬鋁板導熱的地暖模塊,空氣源熱泵等超低水溫設備應選擇鋁板導熱加薄水泥蓄熱的高效地暖模塊!